近年来,中宁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深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创作非遗文化作品,围绕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化传承发展的深度融合,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文明实践+传统文化”碰撞出别样“火花”。
要想做好“文化惠民”,阵地建设是基础。近年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我县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拓展文化阵地,将文明实践阵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村史馆等阵地深度融合,不断发挥传统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效益,实现了“文脉传承有平台、文化阵地能利用”高效统一。走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非遗展厅,咪咪、蛋雕、剪纸、黄羊钱鞭、蒿子面制作技艺等具有杞乡特色的非遗在此展示,这里不仅是传承杞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更是群众近距离、沉浸式感受非遗独特魅力的好去处。
【县文化馆工作人员 张思琪】我们这个非遗展厅是全年开放的,一厅两用,作为非遗展厅,它收录了我们中宁县21项自治区级及以上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平时也会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举办一些书画展、学生研学等活动,让大家能够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我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原则,以传统节日为抓手,依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月圆人团圆・文明共此时”“敬老爱老传佳话·民族团结促发展”等主题活动及万人品鉴蒿子面、“杞・红”燎甘节篝火晚会等大型节日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彰显出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不仅趣味性十足,还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深群众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营造出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
【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 郝晓丽】我们面向乡村群众,利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春节社火展演、端午包粽子、七夕青年联谊会、中秋话团圆等一些特色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此外,我县还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艺人等文艺骨干力量,吸纳到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大力培养新生代非遗传承力量。黄羊钱鞭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21年,黄羊钱鞭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不仅受到老年健身群体的喜爱,如今已在我县小学生中推广普及。为进一步推动本土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县先后组织开展黄羊钱鞭集中培训活动,邀请资深黄羊钱鞭传承人及文化馆专业的舞蹈教师组成授课团队,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传承人素养,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传统艺术的传承中来,为非遗传承培养后备力量1000余人,让黄羊钱鞭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 郝晓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用好文明实践阵地,不断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实施优质的服务项目,优化建强文明实践队伍,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中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新突破。
运营单位:中宁县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955-50353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5-87371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210007
邮箱:znrmtzx@163.com
备案号:宁ICP备18000997号